西南七小學生正在下象棋。/佛山日報記者何艷純攝
在西南七小,棋文化隨處可見。/佛山日報見習記者呂小潔攝
佛山新聞網訊 佛山日報記者何艷純 見習記者呂小潔報道:時而緊鎖眉頭,時而嘴角上揚,嘴里還小聲嘟囔著“車馬炮,將士象”的象棋口訣。博弈于棋盤之間,感受著“棋樂無窮”,類似的學生對弈場景,在西南街道第七小學(以下簡稱“西南七小”)隨處可見。
2001年開始,西南七小確立“棋美人生”為學校的核心理念,以棋育德、以棋益智、以棋養性、以棋育人。經過近20年的棋類特色教育探索與實踐,學校逐漸形成了“人人愛棋、人人學棋、人人下棋”的良好氛圍,“棋美人生”校園文化建設逐步成型。
今年初,西南七小以“中國象棋、圍棋文化特色”申報佛山市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;明年,西南七小一套覆蓋一至六年級的棋類校本教材也將亮相。
在棋盤里陶冶情操
西南七小創建于1989年,學校地處三水老城區,存在校園占地面積小、學生活動空間不足、教學用房緊張等問題。
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,西南七小于2001年提出了“棋美人生”的學校棋文化工程戰略構想:以“創棋類學校特色,走文化名校之路”為目標,以追求“學校特色發展,師生和諧成長”為宗旨,將棋文化教育與學會做人有機結合。“以棋育人,枰間悟道”,是該校開展棋類教育活動的出發點與歸宿。
“開展棋類教育,對活動場所要求不高,剛好學校也有老師擅長下棋。學棋不但能夠幫助學生開發思維,還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,幫助學生逐步養成靜心、專心、耐心的良好行為習慣。”朱偉標入職西南七小至今20年,目前擔任學校副校長,他對棋類進課堂后孩子們的改變有著切身體會。“學棋以后,學生能靜下心來學習,學習后勁也更足了,品行修養也有所提高。”
“象棋很好玩,可以學到很多知識,還能開發腦力,鍛煉思維。”西南七小四年級學生朱龍煒是棋藝校隊的一員。他從小就對棋類產生興趣,并在念幼兒園中班時開始學中國象棋,如今下棋成了他最愛的課余活動。他說,自己的數學成績平均分達98分得益于學棋,以后也會一直保持下棋這個愛好。
有著近20年的棋類教學歷史,西南七小的棋類教學在三水區內有口皆碑。如今,西南七小的學生能夠實現“一人一棋”,每周一節棋課,每天練一會兒棋,每人會下一種棋,就算是聊起棋界的名人名家,他們也說得頭頭是道。
今年年初,西南七小以“中國象棋、圍棋文化特色”申報佛山市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;明年,西南七小一套覆蓋一至六年級的棋類校本教材也將亮相。
濃郁的校園“棋文化”
在西南七小,隨處可見“棋文化”。學校正門以及教學樓墻壁上,多幅巨幅棋盤格外顯眼;走進校園,棋盤石桌、“棋美人生”石碑、連廊上的“棋文化”宣傳墻等棋元素映入眼簾。
作為三水區棋類網點學校,西南七小堅持公益性、普及性原則,按照“低年級普及教育,中年級分層培養,高年級穩步提高”三步推進棋類教學,確保學生畢業時至少學會兩種以上棋類的下法。目前,學校已經組建一支約200人規模的校級棋隊,并邀請三水棋苑專業教練到校為學生進行免費的圍棋教學培訓。
每到周五下午的特色課堂時間,西南七小校內一片歡騰,唯獨在教學樓一角的兩間棋藝室格外安靜,數十個孩子聚精會神跟著教練學棋藝。西南七小棋類教師陸文強介紹,每周一節的棋藝課早已編入各年級課程表,三年級以上的學生,可根據興趣從中國象棋、國際象棋以及圍棋中選其一,進行棋藝再提升。
多年來,西南七小堅持自培和外聘相結合,保證和發展學校棋類師資力量。西南七小的棋類特色教育,不但有專門的教學場所,有課時,有授課教師,學校還重視活動創設,組織周末親子對弈、全校性棋類大賽等活動比賽,讓學生在“實戰”中多交流、獲得提高。
據統計,西南七小多次獲得三水區棋類比賽小學組團體冠軍,學生個人在各級各類棋賽中獲得第一名的有近40人次。在2018年三水區小學生棋類錦標賽中,西南七小獲得兩個團體二等獎。
下一步,西南七小計劃加大投入,打造棋類專業師資團隊,完善棋類校本課程研發; 讓同學多走出校門,參加相關交流活動或比賽,開闊視野,提高競技水平,奮力辦一所具有濃郁棋類文化的特色學校。